小時候很喜歡到台北大姑姑家玩,很羨慕他們是優秀功課好的書香世家,還擁有教出北一女的教育系統,而他們家裡的特色之一就是有很多書。我們家為了要趕上這樣的流行,我父母會為我們訂小牛頓,那時在同伴間可以有故事書或百科全書是很受歡迎的,感覺這樣很厲害,可以讓自己知道很多的故事而受同學歡迎。
在老三台的年代裡,我會看卡通與一些美國影集。那時候其實沒有日本動畫的概念,因為都是國語配音,但是由於受日本教育的爺爺會租借日本相關錄影帶,裡面就包含了「志村大爆笑」與「鬼太郎」等,因此我會比人多了「英文國家以外有日文」概念。也是因為小時候對於日本發音元素的作品印象很好,關於日本我多了更多稀奇古怪偏愛。
甚麼忍者,鬼怪故事,日本童話傳說等等….。那時候還是盜版年代裡面,我省下來的錢,都是去買一本本的小叮噹(當時候一本10元,一碗麵10價格)與租借各式各樣的漫畫書。
再大一點國小三四年級,省下來的錢都跑去買「亞森羅蘋」與「福爾摩斯」,或是沒有注音「三國演義這類的章回小說。後來這些書因為只有一本已經無法滿足我(一小時就看完一本),除了跑組書店,也開始跑圖書館,然後發現了更多更厚的武俠小說與偵探類小說。這時我開始接觸到赤川次郎的系列書籍,倪匡、金庸等等的小說…。
而也因為圖書館,我也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小說,散文,翻譯書等等,這時我也慢慢進入到以電視電影影集找故事的世界裡。所以也開始看「飄」、「清秀佳人」、「戰爭與和平」、「簡愛」、「小婦人」、「傲慢與偏見」…。
我看書入迷到一種程度,就是連廟宇前面的善書,我都看到知道我哪本我看過了(真的不誇張,只要可以看的書,我都想看)
這時黃易、李涼、莫仁…國中我已經看遍了所有的武俠小說,等到了五專,一連串寶島少年的輝煌時期,也讓我轉入了看漫畫與動畫的年代。在大家仍在玩電動的年代裡,我已經開始看田中芳樹的「銀河英雄傳說」「阿爾斯朗戰記」「創龍傳」等。
這時幾乎武俠與玄幻已經看到沒有什麼書可以借的時候,我就轉向了愛情小說。
當中我幾乎都在看日本的翻譯小說(皇冠的翻譯書),但是總是會看到沒有書的時候,於是在店長的介紹下我看起了蘇逸平的相關系列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