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念頭與一個行動,改變了一切。

故事從一個大風雪的夜晚開始。醫生大衛親自為妻子諾拉接生,卻發現雙胞胎之一的女嬰患有唐氏症。為了不讓妻子面對新生女兒為心智障礙的悲劇,大衛以善意的謊言矇騙諾拉女兒已夭折,誰知這個決定從此讓整個家庭變了樣。

  太太諾拉無法走出失去骨肉的陰影,開始酗酒、外遇,只為了麻木自己都說不清的失落,獨子保羅則得不斷和雙胞胎妹妹的幽靈糾纏,換取父母的一點注意。大衛滿心愧疚不能言說,於是一頭栽進攝影,到處拍攝女嬰、女孩、少女,彷彿要為遠方的女兒留下成長記錄。

  但是當年在場的護士卡洛琳並沒有按照大衛要求將小女嬰送到安養機構。在開車離去的途中,這位暗戀大衛的護士決定獨自把女嬰養大。她搬到另一個城市,隱姓埋名靠各式各樣的兼差賺取生活費,用一己之力對抗不合理的教育體制,為女兒打造出一個溫暖有愛的家。

  這兩個家庭形成了明暗的強烈對比,活著的保羅和「死去」的菲比;物質生活無虞唯獨不能坦誠以對的醫師,困苦艱辛但每一分秒都真誠勇敢的單親媽媽。多年以後,當卡洛琳與大衛重逢,她對他說:「你逃過了很多心痛,但你也錯過了無數的喜樂。」

  保守秘密的人,被欺瞞的人,渴求父母關愛的孩子,因沒有子女而感到虛空難受的父母,漂泊流浪的人,居住定所的人,書中每個人跟命運掙扎奮鬥著,用力背起人生苦難重擔……
」(博客來網路書局)

  我不是很喜歡這片子的處理方式,雖然這影片的話題,也許是因為我的職業的緣故,讓我可以體會當中的故事情節,但是影片中很多情感處理的鏡頭與演出方式,卻使這些可以去思索的內容,給淡化的五體投地。

  或者是因為原著書本當中訊息有太多需要處理,所以沒有處理好。有些電影即使我們都可以知道結局了,故事過程與結局卻能撼動人心。如「佐賀的阿嬤」,故事即使很簡單,但是卻能在許多情節處理讓很多人又哭又笑的,有感同身受的感觸。

  電影當中用一張張的黑白照片,對比著兩個孩子的成長(這是節省鏡頭的方式嗎?笑!),是當中滿強烈的對比。但是因為都是這樣子的鏡頭,也讓人感受到似乎很多情感都深藏在照片之下:恐懼,幸福;躲避,笑容;叛逆,成長…..也許就因為這樣子的處理,讓所有的痛苦幸福恐懼等情緒,變得像紙一樣的清淡了。

  不知道是否是男主角亨利(大衛)在鏡頭前面,是以攝影的鏡頭躲避人生,所以導演也讓很多東西是呈現冷淡的黑白顏色;反觀卡洛琳的世界顏色,大都是彩色的,所以當主要故事情節是如此淡化情感,反而讓我沒有辦法很深入進去當中,去感受到電影當中之人的感受。

  但是確實,哪種恐懼源至於自己的害怕,說是說因為愛自己的妻子,所以不想讓他在遇到這樣子的事情,但是更深的是他在逃避自己的恐懼。強烈恐懼就這樣包覆在照片之下,與更多導演沒有處理的內在遺憾。

  「死去」的菲比,卻在這個遺棄她的世界當中活過來,如果這是真實的故事,那麼也要感嘆上帝的奇妙,因為看似是苦難的開始,卻是幸福的起頭。而因為一時惻隱之心的卡洛琳,也因為這樣的傻勁獲得了愛情與親情。

  反觀亨利(大衛)剝奪自己太太面臨痛苦與甜蜜的過程,並且因為自己的害怕,讓他不敢再跟諾拉親密,所以抱著愧疚的讓自己的太太亂來,發生任何對不起自己的事情,他就是一再一再逃避與退後,躲在鏡頭之下。在鏡頭下面,他尋找著不存在完美的女兒,不斷的拍攝美麗的女兒,而太太諾拉也因為想著這個孩子,又得不到他想要丈夫的愛,就這樣慢慢往外面發展。

  電影當中沒有太多處理雙胞胎哥哥對於死去妹妹的態度,基本上好像電影好像讓哥哥保羅是不太清楚狀況的。保羅在電影中,似乎變成「死去」的菲比的對比組而已,他與自己父親亨利(大衛)所要面對的問題,好像也只是比較普通的親子期待問題。

  但是如果以母親的外遇問題,與父親因為他是唯一孩子的過多期待,這些對於保羅影響都很大的話,他希望他的興趣得到家人的認同,是否也是「死去」的菲比的影響?也許保羅並沒有很清楚知道自己妹妹的事情,但是仍然因為這些因素,讓他與自己的父母身陷這個「不存在的女兒」影響,變成無法很真實的面對自己的問題。

  這個幽靈般的菲比,附著在這家人的痛苦中,讓他們崩離,直到「重要決定者」亨利(大衛)的忽然死去。其實真正帶來痛苦幽靈並不是菲比這個孩子,而是像鬼存在一樣的亨利(大衛)妹妹與媽媽(也就是很像靈異照片的那個合照)。因為妹妹蒙古症的早逝,讓自己的母親崩潰,他也認為這種痛苦不該讓其他人,包含自己再次面對。

  所以當亨利(大衛)死去後,也代表這個痛苦糾結的秘密沒有了、結束了。但是亨利(大衛)這樣子做到底好不好?他也許不知道,如果讓自己的母親選擇,母親是否希望讓自己妹妹出生?因為怎麼樣,他不能代替自己的母親面對失去自己孩子的痛苦,會有痛苦就是代表母親很愛著妹妹,這是有愛就會可能有失去之痛的過程;如同他不能越權的剝奪自己太太面對這樣子生離死別一樣,因為這樣子的親情是上天賜於的最大的甜蜜負荷。

  至於關鍵人菲比怎麼樣?我比較感動的是,電影似乎就是用病人來演戲,所以渾然天成的這個充滿愛的身障兒,讓他的笑容就像真正的天使一樣。確實,因為唐氏症的情況,會使他的發育與智商比同年紀的孩子差,但是不代表他不會成長,不可以擁有生存權

  當中的片段可以看得出來,當時後的社會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歧視與排斥。無論是當中的身心障礙者的收容所,還是當時候的法律仍舊無法讓身障的孩子上公立學校。也許這也多少表示著男主角的背景,對於當時後社會背景的無奈,讓他以為菲比是無法活下來。無論是當時後的社會,還是菲比的病症,都可能讓她面臨絕地。

  當然我想亨利(大衛)做這個決定,叫卡洛琳把菲比丟到收容所並沒有想這麼多,但是確實可以從這些小地方,讓我們知道當時後人對於身心障礙者普遍的想法。

  而卡洛琳呢?如果她沒有遇到菲比的養父,也許他們也會凍死在暴風雪中。其實這兩個男女的起頭只是對人的惻隱之心,並沒有想太多,然後慢慢的在這過程中,相惜相愛與相知。

  我想這是讓我動容的地方,為什麼這一家完全沒有血緣的家人,可以如此相愛到這樣子?我想他們應該還是有必須面對的問題,因為他們跟男主角是處在相同的時代背景,也看得出來他們的經濟並不是很富裕,所以?

  菲比的養父,是所有看過此片的女人都覺得,好得太好的男人,或者也是因為這個人改變了卡洛琳與菲比的命運,並且他愛著菲比與卡洛琳,普通人很少可以這麼不計較,所以美好的太不真實了。這也是讓我一直有疑惑的地方,為什麼他會對一個帶著孩子的女人,動了愛情的念頭?很好奇他的成長背景,我想電影也沒有很深的著墨,所以讓菲比的養父一切行為變成太完美了。也讓只是個卡車司機的他,卻比當醫生的亨利高尚許多許多。 

  或者那個年代仍有許多社會對身心障礙者的歧視,但是受教育的不普遍,也許也是因為這樣讓菲比的養父沒有受太多「正統」的教育,仍可以保存善良單純的結果。

  卡洛琳可以說遇見兩個天使,一個是菲比的養父,一個是菲比。雖然故事是說因為卡洛琳愛著亨利(大衛),也許剛剛開始是吧!但是後面是有更多對於菲比真正的愛,與他們彼此的在乎與付出。這或許就是這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彼此可以聯繫這麼深厚的緣故。

  卡洛琳他們面對困難是呼喊,發聲,爭取;相對亨利(大衛)一家是逃避,丟棄,隱藏。因為一時的惻隱,他們三個人獲得更多彼此的愛;因為一時的逃避,他們三個人失去更多相愛的機會。

  因為面對痛苦,所以痛苦,但是因為面對了這個痛苦,讓愛可以存在,因為痛苦不會不面對,他就不存在。

  這個不存在的女兒,只是亨利(大衛)掩耳盜鈴的一個痛苦的笑話而已。

  她一直都在。

  假設菲比讓他留在原來的家會怎麼樣?也許亨利會很痛苦,天天的恐懼,但是他所獲得的是實實在在的存在的女兒,存在的妻子與兒子。也許早逝悲劇會再次發生吧,但是他可以讓這個孩子真實的讓每個人擁抱到,也讓每個人可以那個缺憾的地方補上,不再缺憾。

  當然也不是說卡洛琳沒有任何負面的想法,她也因為這個秘密,害怕被奪走菲比,只是不同的是,她最後選擇面對了亨利,她沒有逃避。當卡洛琳與大衛重逢,她對他說:「你逃過了很多心痛,但你也錯過了無數的喜樂。」

  於是亨利(大衛)開始用自己的方式面對菲比,即使是用鏡頭,但是他試圖面對,試圖解釋。 只是這個痛苦太大了,也讓面對痛苦的亨利(大衛)引發了心肌梗塞,就這麼走了,當然亨利(大衛)也來不及跟所有的人和好。

  亨利(大衛)死亡之後,諾拉發現真相的憤怒,在對比卡洛琳看到到來諾拉的解釋,就可以明白隱藏在照片之下,決定兩個女人與兩個家庭不同處是在哪裡?諾拉被騙之後的逃避,是因為不安而逃避,但是真相卻使得最後這一切都變得可笑,所以她憤怒; 卡洛琳因為要保密遠走他鄉,但無論她做什麼,都是因為深愛著菲比或是曾經對亨利(大衛)的愛,因為她包容著不安。

  雙方都是被秘密影響的人,因為卡洛琳也害怕菲比被奪走,不過仍舊是為著曾經愛著的人,解釋著。諾拉發現真相之前,也對自己孩子保羅說,她曾經也很愛著亨利(大衛),直到諾拉發現真相。

  由此可知,保守著秘密與被隱瞞著秘密的兩個女人,都被亨利(大衛)深深的傷害著,雖然她們面對這個傷痛方式決定了他們處理的不同:一個是包容,一個是憤怒。兩個家庭結局也因為這樣而變得不同。

  不過他們最後都選擇了正面面對這個「女兒」--就是正面面對痛苦與喜悅,兩個母親也因為這樣子的選擇,獲得自己的最想要的結局。

  關鍵開始於菲比,結束也在於菲比。單純完全不知道什麼事情的菲比,當自己的養母說眼前的女人就是自己的母親,她就接納了。也許這才是上帝真正的祝福,因為也只有這麼單純的菲比,才能讓所有的人獲得救贖與接納。

  寫了這麼多,我還是不是很喜歡這片,因為感覺上導演可以把這片的深度與情感,拍的更深厚,因為可以從短短的訊息當中,就帶出這麼多可以討論的東西,就表示這本原著真的有這麼多的內涵,不過電影總是讓我感覺到那種劇情的張力不夠,疏離,無法跟劇中情感結合的感覺。

  不知道這是導演故意給人的感覺?還是還可以有更好的拍攝手法?這是個謎,如同這片的「存在不存在」的問題,影片處理的也讓我覺得當中的一切情感也變得若有似無的感受。

  不過我還是被當中那個天使般的菲比給感動,相對於其他演員,她的笑容是當中最真實的存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羊麥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