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

在等候宥嘉的專輯出來之前,大家有很多的猜測。直到「看到什麼吃什麼」出來後,許久的等候,才終於讓大家心中那塊石頭落下來。

看到搶聽會的封面,那個托著下巴看著大家的宥嘉,名稱叫做「感官/世界」。

一個可愛,搞怪,然後機伶的林宥嘉,化身成餐廳的老闆或是服務生,在眾生百態當中,看到許許多多不同人的嘴臉,然後告訴我們說:我們每個人都要公平的不要挑嘴,應該看到什麼,就體會到什麼。

但是人生是否就能夠這麼坦然?然後當我聽到第二首主打歌之時,因為在電台當中聽到這首歌,夾雜著宥嘉平淡,而且有些突兀的介紹,讓我第一時間感覺到這首:

怎麼怪怪的?似乎不是代表這首歌的情緒。說謊是這麼平淡的口吻,一點都不起伏不定。如果你是第一次聽到這首歌前段,會隱約聽到音樂當中會夾雜著平穩,卻有矛盾的情緒。

怪怪的,直到我聽到副歌,我明白了為什麼前面會這麼唱著。然後慢慢的,雖然似乎感覺相同詞曲與音符,卻一點一滴的洩露了內心真正的情緒。

我大概能夠明白宥嘉說這首芭樂歌是被包裝過的。我認為所謂的芭樂歌,就是會讓聽者情緒很直接的感覺到他的文字與音符的感情。但是這首歌,如果直接聽最後一段副歌,確實很芭樂的好聽極了,只是這首歌是個完整的過程故事。

這是怎麼樣子的情緒?這已經不是一般的芭樂歌了,是一個很有畫面,牽動人心的歌曲,但是卻比一些直接了當的情緒歌曲,更讓人印象深刻。因為含在內心當中的波濤洶湧,外面卻要逞強,我想有很多人(尤其是男生),是更刻骨銘心的。

搶聽記者會當中,聽到許多參加的包子轉述當中的歌曲情緒,大家都激動與感動。但是我想怎麼形容,還是比不上:宥嘉+樂團+音樂+歌曲…這種現場完美的組合。

這是我在台北場真正現場聽到的,很深刻的宥嘉自己的蛻變,畫面上呈現的是黑白灰底的大幅宥嘉的海報,沒有很多的設計,卻帶給我更多的震撼。

與預購單上的正面看這個世界的圖像又是不同。但是我忽然明白了:這張照片下的林宥嘉沒有演,這是他自然的樣子。

然後看到聽到蛻變之後的宥嘉音樂,我更確定這個感受。

【設計】

總之,千呼萬喚始出來。在預購的第一天,我拿到了專輯。

這是怎麼樣子的一個專輯?如果第一張是個超級星光大道的延續版,那麼這張是歸回到真實卻又是蛻變過後的另一種模樣。

第一張專輯的設計,最多元素是白色、荒野當中偶遇與被設計過的模樣:那是帥的,是讓我們驚艷的帥宥嘉,然後一首首很棒的音樂,但無論改版前椅子上的樣子或是改版後的大帥臉,給我們的感覺:很偶像的帥。

很美,但這是否是宥嘉所喜歡的模樣?十分有設計過的姿態,名稱為神秘嘉賓,每首歌帶動著所有人的情緒,而他也確實唱出許多人肯定再肯定的音樂。

演唱會,獲獎,巡迴,入圍…一連串當中,都是肯定再肯定。但是這個時候的他卻開始懷疑自己有這麼好嗎?出去的東西與音樂,即使得到這麼多肯定,卻讓他與自己內在才能起衝突。

即時我們在台下聽了這麼多從他身體出來的影響,但是台上的他卻是矛盾的。是藝人?還是音樂人?還是歌手?

然後直到這張專輯出來後,我看到這張專輯的設計:那是單純的沒有多餘元素的林宥嘉,但是卻又很明確的表達出他身體上的情緒。

安靜,灰階的,如同一整片灰雲般的,可以是陽光射入的前夕;也可以下雨的前夕;可能是前雨剛停的寧靜,也或者是陽光的烏雲密佈。

只是這是自然界,來來去去的無常與常態,無法勉強,無法避免。

如果第一張是包裝過藝術商品,是個很棒的專輯,那麼這張是設計師與林宥嘉交織出來的藝術品:一個表現出「林宥嘉音樂」的藝術品。

我可以體會到宥嘉愛不釋手的感受,因為我也是。我完全不想把專輯有任何一絲的破壞,包含每次都要掙扎的把專輯拿出來聽,因為真的很怕破壞掉一點點。

恍然大悟了在神秘嘉賓之中矛盾的感受,那就是裡面那個林宥嘉已經不用透過包裝呈現。蛻變出來後的他,已經可以自信與誠實坦然的出現在世人面前。

這樣子的「林宥嘉」已經夠震撼人心了。

【首聽】

然後我開始聽每首歌。

說實在話,第一次聽的時候,除了幾首我在搶聽會聽過的音樂外,其他的音樂與歌詞,讓我有種混沌不清的感受,也就是說印象不是很深刻。因為似乎音樂上有很多情緒符號,很多都不是用協調的和旋或是可以猜測到的旋律;而歌詞有很多畫面與情緒的形容詞,讓人有點疑竇,這是啥意思?

而且我發現有可以詭異的現象,就是歌詞的獨特,因為連副歌很多都不是一般流行音樂上,一直重覆的段落,而且ABC段很多都是獨立歌詞(這種很容易在百萬大歌星死掉的那種歌曲)

第一次聽,我不是很專心的聽,但是很愛這張專輯(因為他的專輯設計),音樂上,讓我可以湧出情緒的音樂,居然連「說謊」都沒有讓我有更深的情緒。唯一讓我第一次聽就有很深感受的歌,是「解HIGH人」這首歌,因為畫面很鮮明的讓我看到「這是林宥嘉」的歌。

前面的專輯,每首歌都是完整的,音樂的起承轉合自己就可以完整了,情緒也是很明顯的,所以第一次聽就很容易投入了。也或者那時候因為沒有,所以特別珍惜,而且這是宥嘉的第一張,所以容易投入那是當然的,所以?第二張?

沒有一首讓我擁出很深情緒的歌,但是通通都不討厭的詭異想法…這麼說好了,所有的音樂,都打破了我對林宥嘉以前固有的感受。之前那種很強烈的音樂與情緒交織的音樂,是神秘嘉賓給我最深的印象。而每首歌都可以聽到自己的情緒在音樂當中得到共鳴。可這張卻讓我開始看不清楚自己?所以這張專輯到底在表達什麼?

當我跳著聽的時候,我居然找不到以前容易切入的點。不過這樣子大略的聽過一遍後,我不得不佩服宥嘉,這十首歌,沒有一首是我意料之內的感受,是全新的曲風。

即使是是類似「病態」的「看見什麼吃什麼」的元素,但是更多了宥嘉的動態,還有真正用聲音與肢體的搞怪;而K歌般的「說謊」,有「伯樂」的深層悲傷,但是居然用「殘酷月光」的平靜表達出來,是個很矛盾的「表裡不一故事體」。

真的,都不是那種容易K的歌曲。

即使讓我捉摸不定,但是我喜歡這樣子的感受,沒有一首歌讓我可以挑出毛病。

【小說】

所以我只有乖乖的從頭聽過一次又一次,然後我開始有種詭異個感受,因為前首歌的情緒會吸引著下首歌的情緒,然後引出下首歌的情緒。

這…太可怕了,因為第一張專輯當中,我還有喜愛度高底的比較,但是這張居然讓我有種「這張專輯就是一首歌,一個故事」的感受。如同聖經當中,單獨一句經文,有他的意義在,但是當加上前後文之後,這句經文會有更深的解釋出現。

然後我忽然湧出了一個很完整的故事。其實這個故事主角本來是宥嘉的,如同他的這兩年來的點點滴滴,這樣子的起承轉合。每一首歌似乎都可以說到宥嘉的一些的心情與遭遇。

但是就如同他專輯第一首歌的宣告一樣,我們了解多少「關於我」的事情?我不想自己去解釋什麼,所以我用了一個故事,說了在這當中看到的情緒。

【完整】

我不得不把小說寫完後,才能夠寫出分享評論。

我是個看故事,說故事,寫故事的人。如果明明知道這是部精采的故事,我不把他寫完,怎麼可能把評論寫出來?

「可怕的完整性」這是我的結語。

似乎呼吸間,從第一首歌開始序曲「關於我」說出某人是「解HIGH人」,然後一個轉折說我們應該「看見什麼吃什麼」。但是第四首開始出現「不聽的誤解」「離開」「表裡不一的說謊」「心酸」,一層層的加上去的曲折像是解釋為什麼後來要變成第二首歌的模樣?但是前面這四首歌雖然是層次不同的情緒與感官,但是都是撕裂的苦楚。然後呢?插入了一首歌詞超多的「唐人街」,似乎在解釋著前面的酸甜苦辣,然後回歸到平凡的文化自我認同。

情緒因為這首歌,因為從自己內心最深處的心酸,慢慢轉到外面的世界,終於可以把壓抑的情緒整個發洩出來,宣告著即使這樣子起起伏伏的模樣又如何?

重要是忠於自己。

「歇斯底里」就是這樣子情緒很強烈的音樂,但是如果只是單獨聽這首歌,雖然會很爽,但是當他放在專輯的這個位子的時候,卻有這樣子讓我感受很深的解脫與釋放。

最後這個某人開始做解論,就是「另外一個自己」,愛人如己的「感同身受」。

再次回聽「關於我」之後,他似乎又變成一個小小結論低語,而或又是開始的起始故事。

這些歌曲的引導,像是電影的鏡頭般,讓我一幕幕的變成起承轉合的畫面。

所以「完整」是我最深最深感受。這張專輯完整到,所以其實剛剛開始我實在寫不出什麼東西(但是還是廢話了一堆),只想不斷的聽下去。

【待續】

待續的原因,除了是因為還沒有寫完後,還有因為這張專輯,有更多的東西有還沒有辦法寫出來,因為每個歌的單獨畫面怎麼呈現?這是我還要再想再寫的。

所以即使雜七雜八的寫了一推東西,我仍覺得不夠,因為我想還有更多的東西可以讓我發堀到的。

灰色是整張專輯的代表色,情緒的渾沌與不安,矛盾中,都是林宥嘉給我的藝術感受,這是我的小小結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羊麥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