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阿忠」,除了《阿忠麵線》很有名以外,新竹也有《阿忠冰店》與《阿忠意麵》。但是我很清楚知道當腦子想到「阿忠」時,那時冒出來的是《阿忠布袋戲》,然後進一步的疑問是這些年他到哪裡去了。

 

      當年電視笑話冠軍我跟我全家是都看,所以當中《號角響起》的興起與《阿忠布袋戲》是我最喜歡的藝人。所以他後來發生什麼事情,在寫上篇文章收集資料時,我居然還記得這事情。當其實《阿忠布袋戲》這個節目在電視台撥出時自己也有看,但是就像是蛋塔店一樣,看也好,不看也沒有差。如果通通都是段子,最後都會有疲累感,就像再怎麼喜歡吃飯,也會偶爾吃麵或是麵包。

 

     一個人要做這麼多事情到底可以撐多久?輕鬆小品看起來沒有壓力是種優點也是種缺點,因為就需要製造無數新觀眾,不然相同觀眾就需要新的劇本,沒有延續的劇情,就很可能產生疲倦。前面如果已經出現大絕招後面要如何呈現不同絕招?過多燃燒自己結果就是更累,所以是否可以尋找到一起創作的團隊,是否有不同的舞台呈現模式,也許是可以考慮的。

 

     要說的話,當年設計的段子真的較為嚴謹與對仗,在朋友婚禮上所演出時,反而是很像婚禮的娛興節目而已?也許是主辦單位的期待,但我知道阿忠的功力不止如此。

 

    朋友婚禮上有四段表演,第一段拍電影幕後花絮本來就是強大的黑歷史,所以不必說婚禮上這個就是亮點之一。然後之後的脫口秀與現代舞都因場地與表演熟悉配合度,讓我注意菜比節目多一些。

 

     對於表演這件事情,對我這身為業餘舞台劇工作者來說,出場亮相幾分鐘內決勝負,這會讓我決定是否繼續看表演。尤其當天是類似野台劇的觀眾群組,當然我自己本身很想看《阿忠布袋戲》是原因之一,但是能不能吸引我繼續看下去,決勝負在於一分鐘內。

 

    漫畫《玻璃假面》當中的月影老師看著麻雅成長過程中曾說過一句話,最好的觀眾是小孩,如果你的演出可以讓小孩看懂及被吸引,那麼你就成功了。阿忠當天演出,讓在場所有小孩,通通忘記要煩父母,忘記手機,如同幼幼台那些大姐姐大哥哥的氛圍般受歡迎。

 

     一定有人想要一起奮鬥,甚至拜師(有想過開夏令營帶活動嗎?),小朋友這麼喜愛,這是可以思考的方式。

 

      所以對於熟悉《阿忠布袋戲》的我來說我更想看到極致的段子,但是就整個婚禮帶動氣氛來看,我給滿分。我想那些小孩們有多少人是第一次看到布袋戲?不想冠上復興傳統藝術的大義,但是從此他們生命當中多了「布袋戲」這個名詞,甚至變成某段回憶的形容詞,那是很棒的意義。

 

     雖然不知道可以協助他什麼?或者可以連結什麼相關性的單位資源,因為只有媒體的曝光是否足夠呢?這也是我的擔心,在這網路爆炸的時代,也許更多社交媒體的曝光是重要的。或者執著於一定要一個舞台一群觀眾在下面,是否直播一個布袋戲節目段落也可以考慮?或是偶戲演出教學?反正PUB都進去演出了,那麼舞台如何呈現?與其等候他人來邀請,還不如自己製造機會,如固定演出?脫口秀的定時定點演出是可以思考的。當然如果結合動漫或是社會時事,那會更強大。有人甚至跑到中國大陸去參加「笑傲江湖」二輪轉的比賽表演。

 

     另外因為我本業是身障就業服務的社工,《阿忠布袋戲》的阿忠就是後天性的身障者,所以若有類似身障相關的座談會,請《阿忠布袋戲》來演講一定是創舉,但是若是如此,阿忠大可考慮將自己的故事與布袋戲演出融合,一場將近三小時的座談會模式就可以好好擬稿,做ptt等這也是我的建議。如火星爺爺一樣成為出色的演講演出者,我想說起自己的夢想這件事情,阿忠的故事可以鼓勵許多人勇敢追夢,說穿了其實就是因為「身障者」身份,讓我更想做甚麼事才比較順心。

 

     如果有幸可以讓阿忠踏上這樣演出舞台,那麼阿忠人生當中可以有多元發展與傳承延續下去,甚至製造一個另類身障就業市場。某方面來說阿忠的耳朵就可以好好休息,但是仍舊可以有夢想與舞台延續下去的可能性。

 

    當然有可能我寫了半天,《阿忠布袋戲》就是執著於野台式的表演模式,就像我現在還有每年出一本實體書的浪漫一樣傻氣,不過沒有人說這些不能都做吧?傻氣與創新可以一起來的,與其自己關起來堅持,也許創新的做法更引人入勝,但我更相信有天《阿忠布袋戲》會做出更創新的做法,我期待。

 

  對了我的部落格的COLOR是的C有關陳姓的紀念,含《陳奕迅》與《陳信宏》還有《陳子鈞》是種巧合也是種相遇,因為阿忠也姓陳,也就一起順便紀念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阿忠布袋戲
    全站熱搜

    小羊麥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