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星光到迷宮;從嘉賓感官;然後從生活軼事到說故事的小說家;再從神遊當中找到出口.....

   這些年來因為他的執著,終於用他的音樂打敗了我心中的那個「林宥嘉」的投影:這也是種出口,更是林宥嘉音樂的新入口。

  一般看完演唱會,我都會在第二天就開始寫感想文,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這次卻是耽誤這麼久的時間才寫。也許一方面是月底的我忙翻天,一方面是發生了一些事情,不過我想更多是因為當中有太多想法產生,所以需要更多沉澱之後才能夠寫出來。

  關於出口這件事情,林宥嘉似乎在這次的演唱會當中找到答案。

  第一次讓他的聲音進入我的心中是那首「你把我灌醉」。

  之前其他的歌曲只是讓我覺得這個年輕的小屁孩很會唱,但是喜歡抒情歌曲的我,其實是被楊宗緯給吸引的。當時候我喜歡「星光幫」這個名詞勝過「林宥嘉」,直到因為迷宮演唱會,這個小孩才真真切切用他的歌聲進入我生命當中。

  如同他的經歷,宥嘉是個愛聽歌的小孩,也喜歡音樂,但是音樂的世界當中,這些年來他不斷地尋求定位與自我,所以從愛哭?迷惘,沒有自信到漸漸覺得找到自己喜歡玩的音樂模式。

  記得那時候去聽的簽唱會,他一首歌從來都不會唱成與CD完全一樣,總是在一首歌當中尋求變化,似乎試圖去用玩音樂找到自己的定位。

  然後在「感官世界」當中開始加入他喜歡的樂團元素,然後一點一滴地開始世界各地的巡迴演出中,慢慢練出他的沉靜,直到「美妙生活」與「大小說家」宥嘉開始參與幕後的製作。

  到底林宥嘉算是偶像?歌手?音樂人?還是創作者?其實當地一張神秘嘉賓,宥嘉寫出「請說」的時候,就表示他應該平常就有創作,只是為什麼從第一張之後直到「大小說家」的兩首英文歌曲Syrup」與「聖誕歌」,才「算」進入專輯(而且也不算正式進入專輯,是限量預購中送)。

  我想這跟他音樂個性有關係吧!因為他是個音樂瘋子,並且是有點龜毛與求好心切。也許是他不覺得自己的創作是「最好」的,更也許是他自己音樂人個性上「敏感度」的堅持。

  如果早年有林宥嘉的創作專輯,有的人一定會因為「林宥嘉」唱得好,或是因為「林宥嘉」就去買了專輯。但是這是否就是宥嘉所想要的?以他老靈魂的個性,或者尚未出現太多自己創作的原因就是這個。

  去年沉寂之時,宥嘉悄悄地出了三個作品。一個是演唱會的DVD,一個是一本書,一個是爵士樂的現場演奏收錄。

  重點是都是實體出版。

  若說第一年剛剛出道的宥嘉,叫他出自己演唱會的DVD或是出本書,他一定有很多「為什麼可以?」的懷疑,不用說他以前的部落格是出了名的少字。這些年來,雖然都有周邊,但是以線上虛擬的音樂為主,所以在兩三年前不可能出現的實體周邊,他做出來了,並且用這種方式回饋與接近歌迷們。

  這算種對自己任何表現的自信嗎?答案是可以出現的,尤其當他不斷做了嘗試之後,他獲得的答案就是「出口」「大象舞台」這兩首歌,更是證明了他的蛻變。憑甚麼宥嘉可以讓五月天喜歡?讓這麼多音樂人推崇?從這兩首根本不是情歌的歌曲當中可以明白到。

  而這次演唱會當中讓我有更深這種的想法產生。如果大家有注意到,演唱會當中,宥嘉其實很少用很炫技的技巧,反而他更專注在歌曲本身的音樂性上。

  舞台上那樣動人彰顯,及所有台上音樂人的配合默契。即使再再熟悉的歌曲,在現場情感的互動交流情況下,卻開始產生不同的酵素,然後漸漸開始發出濃郁的音樂酒香。

  有好幾首歌,如搖滾掛的,我聽得很爽,卻沒有任何感受出現,很純粹的就是享受音樂;而矛盾的另一種,卻是更多的是在他的音樂當中真真找到被解放後的自我,那是已經超越了許多次將林宥嘉聲音當成移情投影後的療傷。

  第一次,我愛林宥嘉的「音樂演唱會」,勝過了喜愛林宥嘉本人。

f56392_1

  林宥嘉的音樂一直都存在著很多林宥嘉「自己」的想法,所以有人會在「說謊」的大合唱當中哭泣;而我卻是在「感同身受」的合唱中,讓自己的躁鬱症找到大哭的出口。

有誰流過眼淚 請說,有誰沒有哭過 請說

你怎麼能挨過 如果那個是我 可能比你更失落

 

我想說 每個人都差不多

不一樣的血肉之軀在痛苦快樂面前,我們都是平起平坐

全世界的脈搏 (像你像我) 讓我們用心撫摸 (是你是我)

別人的眼淚隨時來自你和我的雙眼 

有那麼多人在寂寞 就沒有人寂寞

 

有誰曾經要死要活 想像連呼吸也很難過

給我會怎麼做 有同樣的遭遇 是否有相同結果

 

我想說每個人都差不多

不一樣的血肉之軀在痛苦快樂面前 我們都是平起平坐

在同一本小說 (像你像我) 主角不分你我 (是你是我)

別人的遺憾當中看到自己犯過的錯 有那麼多人在寂寞 就沒有人寂寞

 

那些笑容 都是為了甚麼 那些折磨 是怎麼樣解脫

有人快樂 我們都會快樂 有人寂寞 誰還敢說寂寞

 

  將歌詞再放一次,不是在填充字數(笑),只是想用這些歌詞告訴那些沒有聽過林宥嘉歌曲的人看:為什麼我會大哭?

  有多常聽這首歌?幾乎我可以聽隨身聽的時候,這首歌是首選之一,因為歌詞的本身就是很激勵人心的字句,但是即使如此,可我都沒有演唱會當下給我的激盪度。

  那現場的音樂與字句,就像在訴說:阿,我明白了你的心情。

  然後忽然之間我明白了,這有甚麼不同:因為我在聽得那時候,我忽然忘記那是林宥嘉所唱的歌曲,我只是覺得現場所有的音樂與字句忽然活過來,在我心中說話一樣。如同那時候在我質疑我如果癌症蔓延,活不過第二天的恐懼時所聽到的五月天「第二人生」,給了我一個對於「明天」的新定義。

  這是這場音樂會的力量。

  至於發生甚麼事情不是重點,因為我知道宥嘉在演唱會後台遇到比我人生更值得敬佩的生命鬥士,所以略過不提,只要知道小羊因為有差點喪失好友與夢想,甚至生命鬥志的危險度就好了(有興趣的好朋友,可以私下問我)。

  聽音樂前,我掩蓋起來我的傷口,已經打算不在觀看任何可能性;聽音樂後,卻終於如同向神祈禱哭訴般,找到被「感同身受」的慰藉。

  這是我的出口,然後……?有爽度,有眼淚,卻沒有答案。

  不過音樂有了方向,未來真的是可以期待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羊麥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