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當中,所談的是人性與等價交換,然後發現到原來整個世界的價值觀中沒有什麼等價交換,一切都是不公平的。勝過這個法則的方式就是犧牲,只是看你要犧牲自己的生命,還是其他人的生命。而第二部其實就是在談要的是真正的整部作品的「鋼之心」。

   若說第一部是「鋼鍊」影子,照出人性當中很多的黑暗面,那麼第二部就是鋼鍊的正體與影子的集合體,帶著軟弱與剛強於一身。

  「不伴隨傷痛的教訓是沒有意義的,不付出犧牲便不會得到任何回報。當你跨越這一切破繭而出之時,那無可替代的鋼鐵之心也將如期而至。」 整部作品貫穿的就是最後這句話,第一部是這句話的前半部,而第二部動畫的中心就是「破繭重生的鋼之心」。

  鋼鍊中間有得一些元素是與聖經類似的:如七宗罪與成為神的巴比倫塔,還有犧牲救贖等議題。

  人性的原罪脫離之時,是否就是成為神?父親大人是硬把這些原罪因素脫離掉,幻想並且計畫著成為神,而且犧牲大量人的生命。可笑的是,不願意犧牲自己的神,所獲得的是自己的絕望,這是真理之門的真理告訴他的。

  相反的愛德與阿爾都做同樣的事情:犧牲自己,換取所愛之人的自由。第一部與第二部當中,這是某方面極度相似的地方,所以他們都勝過了故事的最悲傷的設定,獲得真正的自由。

  七宗罪的這些人,不能說只是代表父親大人脫離的「情感人性」,其實這些「人造人」就是代表人性當中最弱的那個層面,當然也代表他們自己。

  「人造人」忠於本我的一群人,但是相同的是沒有自我的一群人,或者說他們這群人的自我是以為玩弄著人類,但是其實同時他們也是被玩弄的一群,他們的自我是被設定好的。所以當這些設定開始出現自我的時候,變數就當然會產生。

  原罪究竟是好與壞?在聖經當中,所謂的原罪不是因為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俗稱的禁果),而是因為不聽話與背叛。分別善惡樹果子是有影響人類想法與行為的效果,如同故事當中的這些人一樣,擁有「情感人性」的無論是愛德還是阿爾等人,都曾經因為「天真,軟弱」而無力、而痛苦。
 
  這時看似因仇恨活著的斯卡或是活得很本我的人造人,控制著他人的生死,似乎在暗處的這些人,是最後的優勝者。當然故事是不會這麼寫,但是如同第一部一樣,沒有「破繭重生」的鋼鍊,只有慘烈的死亡,並沒有第二部那樣的最後歡樂。

  聖經當中提到「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三9),又說「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二4),救贖的方式就是耶穌的「犧牲自我,成就他人」十字架刑罰,且祂不是脫離原罪的軟弱,是帶著這些軟弱的人,所以他的救贖才是完備的,所以說不能說這個精神跟鋼鍊百分百相似,但是卻又似乎說到了一些類似的地方。

  原罪仍舊是個軟弱,但是軟弱是否成為罪惡?在聖經的標準當中是「沒做該做的事情,做了不該做的事情」都算是罪惡。不是要去美化原罪,只是說明在「人性軟弱」之下,要破繭而出的支援是要很大的,人可能在一念之差,就做出不可逆轉的罪惡。
  
  七宗罪雖在鋼鍊的世界觀當中,是與人性光明面是對立的,但也可以說正體與影子的對戰。看似正體與影子是不同的物質,但卻是一體兩面的。

  還記得愛德他們怎麼困住普萊德?不是絕對的黑暗就是絕對的光明。絕對的黑暗是因為沒有了光明照映下,人性就是全然的墮落;全然的光明,讓正體無處可以產生黑暗,就像恩維最後會受不了的自殺,我想多少也有這樣子的痛苦,因為最後這兩個差異性極大的情況下,絕對的黑暗是受不了絕對光明的照射。

  所以什麼是絕對光明「破繭重生」鋼之心?當阿爾不願意讓任何一個人的生命失去;愛德兄弟決定不用賢者之石;當溫蒂決定要放下仇恨;斯卡決定要放下仇恨改變;羅伊決定要放下仇恨,不讓仇恨燃燒自己的心;古利德為了麟說了平生第一個謊,然後犧牲了自己……

  不是一個人的絕對光明,只是一點一滴每個人的小小光芒,這些開始影響故事當中的所有人,然後就翻轉了結果。「放下自我,犧牲自我,守護他人」與「犧牲他人,成就自我,妄想成神」對決的結果,前者勝利了。

 「一即是全,全即是一」獨一神與創造論對立?

  伊修瓦爾是不是影射猶太人被德國屠殺的設定?荒川沒有說明此,但是在我看來這個民族被屠殺的理由,其實與猶太人滿類似的。所以就伊修瓦爾的思想之內,宇宙萬物有他的規則存在,妄想鍊成(創造)另外一種物種的鍊金術師,就是褻瀆神的存在。

  這裡不談鍊金術是否為招喚邪術(這與當初哈利波特,基督教很反對一樣),因為在故事設定當中,鍊金術就與現實當中的科學是一樣的邏輯,只是不一樣的世界觀而已。所以剛剛開始看鋼鍊的時候,很容易把那個「大總統」的設定,看成希特勒。

  很玩味的是,當第一部動畫中,當愛德來到真實世界當中,就是剛剛好那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代的開始,只是很諷刺的是「大總統」變成猶太人而已。

  所以所謂的創造論是什麼?「一即是全,全即是一」就是說明了一些東西。

  在道德經當中說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為妙之門。」

  道是不能用嘴巴說的,可以用嘴巴說的就不是永恆不變的「道」了。無,是天地形成的最根本的開始;有,是萬物生成的來源。所以常處於無,可以體會道深奧的道理;常處於有,可以觀察道在作用的廣大無邊。無和有雖然名稱不一樣,卻都是從道為出發點,也都是一樣非常細微深遠的。細微深遠的最盡頭處,那就是所有道理一切的源頭,也就是道了。(出自於:http://edba.ncl.edu.tw/ChijonTsai/LAO/lao-01.htm

  無限小的「一」如同「無」;無限大的「全」猶如「有」,所以如果把「無、有」改成「一、全」,其實很多道理都可以通的。在聖經當中約翰福音第一章這麼寫著:「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 神。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

  或者道德經當中的「道」與鋼鍊的「道」(即為「一即是全,全即是一」中心思想)不一定完全類似,這裡也不是要硬扯說與聖經當中的道理互通,只是想說有些根本的議題,在探討生命與宇宙議題之時,有些是互通的。

  所以伊修瓦爾所要的道,也是斯卡某方面價值堅持的「毀壞」,與愛德他們練金術的「創造」是否是對立?看過真理的愛德阿爾他們,不用鍊成陣就可以使用鍊金術,但是會用一個手勢。

  當姚麟看到這個手勢說:「這個手勢看起來像什麼?像是在敬拜神明一樣…」,也許荒川沒有這樣的設定,但是加上最後斯卡用「毀壞與創造」一起啟動反國土鍊成陣之時,依稀可以推論兩者的道,最後就是「一即是全,全即是一」的一體兩面。

現實當中的「賢者之石」。

  萬物為了讓自己存活,食物鍊與肉弱強食,是無法避免的生存法則,這是愛德與阿爾在荒島上體會到的部份。這與我們一般現實世界上的生存法則沒有兩樣,也就是「一即是全,全即是一」一種體驗。

  不過有種東西與賢者之石形成是有些相似的,那就是「石油」。一般的學術研究顯示指出是「上古時代的有機體」,說坦白一點就是極大量的動物屍體。一個地方如何有大量的動物屍體?那當然是很短時間內發生很大型的,甚至是地球性的天災,才能讓那些地方集中形成屍體,最後變成石油。

  石油可以使用的程度,當然無法像賢者之石這麼的可怕,可是石油可以使用的層面有多廣?基本上我們張開眼可以看到的東西,有90%以上的東西,間接或是直接與石油有關係。

  這種的天災與國土鍊成陣是有得拼的,所以妄想成為神的父親大人設定的邏輯思想是不是諷刺基督教?我想荒川應該沒有這種意思,不過很微妙的複製了山寨版的偽上帝而已。

  如果創造主真的在幾百萬年以前,發生過如此的事情,而或是世界性的大洪水災難等,本質上是因為「事出有因」。就好像剛練當中的「真理」不會去暗算你,硬把你拖入真理之門。但偽神會為了自己本身的目的,做類似的事情。

  這個想法是我再寫本篇的時候,忽然冒出來的有趣的聯想。

金普利,反諷的變態哲學家

  金普利與阿爾在打鬥有一段的對話(之後金普利就掛掉的那場),堪稱經典。ㄧ個說或者最後大家什麼都沒有,另一個卻堅持著想要救贖自己與哥哥與拯救所有人的夢想。

  金普利是知道真相的人,善與惡是什麼其實他都很明白。所以面對溫蒂他的關心,可能是真的。不過對於生命,金普利包含他自己的,他都當成一場力量與暴力的遊戲。亞美斯多利斯對伊修瓦爾殲滅戰中,金普利對於羅伊與休斯他們說的一段話,看得出來這個人的特性。

  「在穿上這身軍服之前,你們難道沒有做好覺悟嗎?」金普利會叫馬斯坦古與休斯好好記住敵人的臉,是因為敵人也會在死前記住他們的臉,如果在情緒上稍有差錯影響了戰爭的發展,也許死後被敵人記住臉的,可能就是他們自己。(轉至織田軍記:http://geass257.pixnet.net/blog/post/4166405)。

  不害怕殺人或是被殺,因為從頭到尾,金普利都是活得超級自我的變態,也可以說他就是自成一格的變態哲學家。就好像沉默的羔羊裡面的那個食人魔漢尼拔,從外表看,漢尼拔與常人並無相異之處,沉默、平靜,然而氣質中卻透露出知識淵博和足智多謀,而金普利確實有這樣子的味道。

  金普利會欣賞溫蒂的父母,是因為從頭到尾都堅持的人,是他欣賞的人,所以他對溫蒂所說的那段話是真實的。會去挑戰阿爾與愛德「從頭到尾都不要讓人死」的天真,就是因為這樣子的天真是與金普利背道而馳的。因為也許在阿爾與金普利對打中,阿爾都沒有想過要殺金普利。這樣子的天真,讓活得超級自我的金普利,當然會想挑戰。

  最後愛德要被普萊德入侵的時候,卻被金普利給阻止。因為普萊德口口聲聲說人造人的尊嚴與矜持,但是當自身遇到危險時,連被自己貶低為下等生物的人類的容器也想要逃進去,金普利還說,假設普萊德遵從人造人的矜持繼續戰鬥下去,他什麼也不會做。
  愛德華並沒有殺到普萊德,那時候愛德華抓住普萊德的頭,普萊德說:「要被殺了!」金普利就吐嘈說:「你根本就不了解愛德華。艾力克」因為艾德華說過,他所做的是絕對不殺人的覺悟。(
轉至77091655:http://www.wahas.com/archiver/?tid-2198476.html

  所以金普利某方面來說是認同了艾力克兄弟那樣天真堅持「不放棄的夢想」。不是說愛德他們不會軟弱,不是曾經都全部堅持到底。因為金普利也讓愛德見識到「天真」的後果,是讓自己差點掛掉。

  為什麼不放棄夢想?那些最後在最後一戰當中的,無論是友方或是敵方,知不知道自己可能的最後下場?我想大都不知道,有人知道真相還是決心作敵方,如金普利或是那些軍方高層;有人當然是決心就算死也要走正確的道路。

  作惡與作敵方是不一樣的東西,至少人造人當中的與金普利這三個人,是讓人很佩服的對手。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自我的價值上,他們都是從頭到尾一致的人。雖然他們都曾經因為某些因素而偽裝成友善之人,但是面對自我之時,即使要死了,他們還是驕傲不曾懷疑過自己的人。

  所以在善與惡的對決中,一些灰暗的對話,挑戰彼此的堅持度到底是什麼?堅持,並進步著,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做改變,這也是愛德在敵人的身上學到的態度。

  當然就軍方高層對我來說是個無聊的屁,某方面也是種極為愚蠢的天真。某方面來說金普利比父親大人更為覺悟,自己在這場戰爭當中扮演的角色。一個不怕自己死亡的人,與犧牲他人讓自己活下去的人,當中的大魔王反而是最天真的那位。如果不是因為他擁有知識與力量,那麼故事會怎麼不同?至少我要慶幸的是,父親大人不是金普利,不然故事一定不是這麼快樂結局。

  如同巴比倫塔,而或是那個驕傲的明亮之星路西法,妄想超過神或是成為神的最後結果終究是毀滅。

愛德與羅伊,精神上的雙胞胎

  很多學說上都會顯示到「你最討厭的那個人身上,其實可以找最多跟你相似的地方」。這也許不是通則,但是卻可以說明一些在愛德與羅伊身上發生的事情。

  以阿爾的智慧來說,他可以很冷靜的看穿一些事情,擁有不輸給哥哥的智慧,所以當故事當中的兩個有些時候很衝動,無能?的兩個主角,做了類似的事情後,身為旁觀者的阿爾,就可以很清楚的指出這個事實。
  
  其實我想除了當事的兩個人,死都不會承認這件事情外,外面的一些人應該都可以看到這些相似的點。

  比起阿爾,羅伊有些時候惡搞的惡趣味是跟愛德不分上下的,愛德搞出來的藝術鍊成,與羅伊惡搞他手下,幾乎是殊途同歸(與阿姆斯壯的肌肉也是?),羅伊與愛德似乎是精神上的雙胞胎,可以從很多跡象看得出來。

  「愛德機械手斷掉,羅伊遇到下雨」-無能;
  「愛德遇到自己弟弟,或是在乎的人遇險,羅伊遇到上尉與休斯事情,或是在乎的人遇險」-衝動;
  「愛德搞出來的藝術鍊成,與羅伊惡搞他手下」-惡趣味;
  「兩個人面對自己喜歡的人,同樣曖昧不清,同樣都曾經失控」-某方面的戀愛白癡
  「兩者都為了自己自己的理想堅持不怕死,並且徹底執行」-某方面的天真無邪

  羅伊會殺人,而且會為了自己的目的與憤怒想殺人,但是在他認為「對」的一方,如果可以他仍會衝動的拖拖拉拉保護一堆,甚至沒有戰鬥力的戰友他一個都不會丟下。這可以說是愛德「不殺人」的進化版,只是愛德的保護概念是「生命皆為平等」,是與羅伊的保護範圍有出入,但是兩者幾乎不衝突,而且目標是一致的。

  雖然羅伊老是會說愛德很天真,保持著「不殺人,保護所有人到底」的理念到底是不可能的,但是當羅伊在面對真正肉弱強食的阿姆斯壯女將軍北國軍隊,他卻也顯得天真無邪了,不過「為了自己理想堅持到死」三者是一樣的。

  說到這個「為了自己理想堅持到死」,不由得要提到兩個人,一個是前面提過的金普利;另一個就是休斯

    某方面來說金普利是徹底執行這個「為了自己的想法可以死任何人,包含自己」理念的人,本來說反方有他,未必不可以一戰,所以最後人造人放棄自己的理念,為了讓自己活下去的去犧牲他人,反而成為他們失敗的原因,也成為金普利反對普利德的起因。

  如同另外一個主角休斯一樣,若故事後期修斯不死的話,羅伊與愛德衝突點情節應該會比較好一點,因為畢竟休斯是類似羅伊的「阿爾」(只是我無法想像阿爾戀女兒的狀況,但是阿爾確實有戀貓的傾向……),或甚至是會替代羅伊的腳色與愛德他們互動,不過休斯實在太聰明了,是所有人當中最早知道真相的人,所以注定他無法是這個「如兄如父」的腳色,不然故事會很快結束掉。

  羅伊與愛德兩者有太多類似的地方,又不是真正的兄弟會包容這些缺點,所以彼此看不順眼就是正常的。但是愛德真正討厭羅伊嗎?或者羅伊會故意欺負愛德?就像阿爾也會故意弄自己哥哥一樣,兩個人對自己在乎的人都不會太客氣。

  所以他們雖然不是同一個父母生的,但是確實很像一體兩面的兄弟。

(下期預告:姚麟的一體兩面,鋼鍊的一場惡作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羊麥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